就業信息
基于MnO2的八面體分子篩(OMSs)由于其微孔隧道骨架能夠吸附和交換各種離子,特別是陽離子,在去離子、地球化學和儲能領域得到了廣泛研究興趣。了解OMS隧道內的陽離子吸附/交換需要原子尺度的探索,這幾乎沒有報道。近日,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王舜、袁一斐課題組研究了各種陽離子(K+/Ag+/Na+)在OMS隧道空間內以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,不僅精確定位了每種吸附陽離子的晶格位點,而且還展示了單隧道內雙陽離子吸附的情況,以及特征性的陽離子排序的特點。此外,與理論母隧道相相比,異質隧道雖然較少,但表現出明顯而有序的陽離子調節,突出了隧道異質性在調節OMS理化方面的不可忽視的作用。研究結果闡明了OMS材料中離子吸附過程的納米級和原子級科學中長期存在的歧義,并有望借助進一步的結構/成分調控,實現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功能提升。
【文章要點】
1.隨著Ag+離子交換時間的增加,K-OMS-2中的Ag+含量逐漸增加,而K+含量逐漸降低,證實了Ag+?K+陽離子直接交換機制的存在。此外,還有另一種具有Ag+在不排出K+的情況下進入K-OMS-2隧道的機制,這可能導致Mn價態的降低。這一機制的發現不僅有助于基本理解OMSs隧道內的間離子反應,而且還指出了通過簡單的組成控制可能調節Mn價態和OMSs的電子結構。
2.發現一種可以調控的原子占位模式,例如,經過Ag+?K+交換后,當少量的Ag+進入二氧化錳晶格,Ag+排布具有周期性,而當大量的Ag+進入二氧化錳晶格,這種周期性被破壞。
3.除了常規隧道外,OMS材料還具有少量異構隧道,在Na+?K+交換中,新吸附Na+優先占據在異構2×3和2×4隧道里。有趣的是,研究人員發現2×3隧道被兩排Na+原子柱占據,而更大的2×4隧道也被兩排Na+原子柱占據,而不是三個或更多。唯一的區別在于Na+的原子距離在這兩種類型的異構隧道不同:也就是說,Na+?Na+列距離在2×3隧道是0.33納米而在2×4隧是0.50納米。這一觀察結果揭示了離子吸附/交換過程中陽離子有序和間距如何受到其隧道宿主尺寸的顯著影響。
這一研究結果以“Atomic Mechanisms of Cation Adsorption/Exchange in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”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《ACS Nano》(IF=18.027),溫州大學作為第一通訊單位,我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成航為第一作者,我院袁一斐教授、王舜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。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(52002287、52072273)和浙江省高水平人才專項支持計劃(2019R52042)的支持。
【文章鏈接】
Chenghang Li, et al. Atomic Mechanisms of Cation Adsorption/Exchange in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. ACS nano, 2022.
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nano.2c10682.
中國浙江省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 電話:0577-86598000
中國浙江省溫州市學院中路276號 電話:0577-86598000
Copyright ?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備07006821號-1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759號